癌前病变与“癌”字挂钩,难免会被认定二者之间存在某种亲属关系,大多数人都“谈癌色变”。遇到诊断报告上出现这几个字更是吓得半死,今天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癌前病变”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付它。
事实上,癌前病变一个癌细胞都没有,和癌症早期征兆也非同一概念。癌症是一个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包括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三个阶段。许多癌症如果能在癌前病变期予以重视加以治疗,是可以扼杀于摇篮之中。所以,癌前病变是一种可逆改变的状态。
癌前病变有哪些呢?
1.黏膜白斑
黏膜白斑病是指发生于口腔或外阴等处黏膜的白色角化性疾病。多见于口腔或外阴黏膜。临床以病损部的点状、片状或条状灰白或乳白的角化性斑片为特征,具有恶变为鳞状细胞癌的倾向。其恶变率极低,最高不过4%~6%。
2.交界痣
交界痣为黑色素痣的一种,褐色或黑色斑疹,可稍隆起,圆形,边界清楚,颜色均一,表面光滑、无毛。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尤其多发于掌跖和外生殖器,有恶变倾向。
当黑痣恶变时常有一些异常表现,应特别引起注意:
o生长速度突然加快;
o颜色较前明显加深;
o原来有毛发生长的突然脱落;
o痣的局部有瘙痒和疼痛感觉;
o痣表面潮湿或结痂;
o痣表面有糜烂、破溃、出血和发炎;
o痣边缘本来是清晰的,突然向周围扩展,边缘不规则;
o痣中央出现硬结或痣的四周出现卫星样散在的微小色素斑点或结节。
若发现以上征兆或怀疑有恶变倾向时,医院做有关检查。
3.反复发作的胃溃疡
研究发现,胃溃疡癌变的患者占胃溃疡发病人数的5%~10%左右。一般来讲,发生胃溃疡癌变的患者多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溃疡边缘上皮细胞反复破坏与黏膜修复再生、化生、不典型增生,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了癌变的可能性。所以对胃溃疡应高度重视。
4.慢性宫颈炎伴不典型增生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经产妇女较为多见,多由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下,子宫颈管增生而来的柱状上皮可发生非典型增生,如不及时治疗,其中一部分最终会发展为癌。
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呈乳白色或微黄色,或为黏稠状脓性,有时为血性或夹杂血丝。
5、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改变
常见于40岁左右的妇女,主要表现为乳腺小叶导管和腺泡上皮增生,导致囊性扩张。若伴有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则较易发生癌变。
6、宫颈糜烂伴不典型增生
宫颈糜烂是常见的妇科疾病。长期患有慢性宫颈炎的妇女,其宫颈阴道部原本覆盖的鳞状上皮会发生坏死、脱落,发生宫颈糜烂。如果再加上HPV感染,导致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则可能发展为鳞状细胞癌。
7、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异型增生
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胃癌癌前病变,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性胃炎,是从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8、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这是一种炎症性肠病。肠黏膜反复发生溃疡和增生,在此基础上可发生结肠腺癌。
9、慢性皮肤溃疡
有些皮肤溃疡经久不愈,在长期慢性刺激作用下,表皮的鳞状上皮增生,可能发生癌变。
10、肝硬化
由慢性乙型肝炎所导致的肝硬化,有一部分可以进展为肝细胞性肝癌。
癌前病变离癌症有多远?
从正常细胞发展到恶性肿瘤常常需要经过数年到数十年的时间,期间细胞在结构与功能上发生了一系列改变,癌前病变是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不同的癌前病变发生相关肿瘤的过程、时间长短、部位、概率各不相同。
癌前病变需要治疗吗?
癌前病变阶段是阻止恶性肿瘤发生的最佳治疗时机,是肿瘤防治的关键阶段,重视癌前病变的治疗也是现代肿瘤防治的重要一环。癌前病变发生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或慢性炎症性疾病有关。
针对肿瘤发生的病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戒烟、限酒、有规律锻炼和接种针对感染的疫苗,约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一些由感染因素导致的癌前病变,例如乙肝病毒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幽门螺杆菌导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溃疡等,经过相应的抗病毒或抗菌治疗,可恢复正常。
一些较严重的癌前病变,如重度不典型增生甚至原位癌多为不可逆病变,因此早期切除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
素材:消化肿瘤科
审核:雷建斌
请点亮下方的“在看”花朵。您转发的是支持!传播的是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hl/1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