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邓超和俞白眉用一部《银河补习班》,再一次验证了他们这个组合的一个有趣的“定理”——他们的电影票房和口碑从来都不成正比,《分手大师》豆瓣5.0分,票房6.65亿,《恶棍天使》豆瓣4.1分,票房6.48亿,如今《银河补习班》上映9天票房也已经过6亿,但是豆瓣评分却也只有6.3分,大约67%的人给出了三星以下的评价,只好于12%的剧情片。
《银河补习班》的故事架构很庞大,好像什么都有,从98抗洪,到08奥运会,再到后来的宇宙飞船升空,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太空,众多的元素构建了一个宏伟的剧情,还跨越了几十年的时间线,而且在太空部分还请来了吴京加持,可以看得出导演的野心不是那么一点点。
实际上,《银河补习班》也能把这么多的故事元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剧情看起来不像是流水账,或者有断裂的痕迹,从这一点来说,《银河补习班》的剧情衔接是成功的,但为何口碑这么的不好呢?
恰恰也是因为故事,故事很多,剧情架构也合理,但是,《银河补习班》什么都想讲,却把最该讲的故事忽略了,作为一部讲述父子亲情关系的电影,说教自然必须存在,但是,《银河补习班》也就把说教停留在了“说教”的层面,就像那句著名的职场励志的话——好好干,你会成功的,然后你真的成功了,只是没有人知道你是怎么干成功的。
《银河补习班》里只靠父亲的一句话“只要脑子里一直想”,儿子就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航天员,但对儿子的奋斗故事几乎只字不提,虽然用其他的元素搭建了合理的剧情结构,但是故事却无情的断裂了,缺少了真实的励志情感,因为儿子的成功让人感觉太简单了。
还有,虽然刻意营造了许多悲情的故事桥段,也能达到了让观众无声泪流的效果,另外那些《渴望》《亚洲雄风》《当年情》等等老歌,也温暖的剧情,勾引起许多老回忆,但是,《银河补习班》整部影片传递最多的还是说教,而且都是大道理,从“素质教育”到“不要放弃差生”、“不要用分数衡量一个学生”等等,说了很多,却好像怎么都没说。
一方面,这些东西好像大家都已经知道,在电影里重复出来显得有些空套,再有,作为当今电影院的生力军,年轻人们谁都不太愿意“被说教”,这是年轻的一个共性,谁不年轻过啊?年轻人都只是喜欢故事,听故事看故事,不管是听笑了还是看哭了都可以,就是不愿意“被说教”,自然也就“听”不进去。
所以,有时侯故事太多也未必能满足电影的野心,有时专心讲好简单的故事,也许更能成就一部好电影,就如周润发的《阿郎的故事》,也是一部讲述父子关系的影片,“暗黑大师”杜琪峰在险恶江湖之外,居然也能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就打造出那么肆虐人心的经典。
《阿郎的故事》也让罗大佑的《恋曲》和《你的样子》成为了经典,《银河补习班》里也使用了许多经典歌曲,但《阿郎的故事》当罗大佑嘶哑的唱起《你的样子》,就会幽幽的催人泪下,而《银河补习班》里响起经典老歌的旋律,却好像只能让人怀旧。
邓超还要走多久,才能平衡他那票房号召力和口碑之间,那种跟电影一样很戏剧化的差异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yf/1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