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天堂电影院》也如约而至。

好几天消声灭迹的我,一个端午过去,终于把剧推也提上日程。

《天堂电影院》的第一次放映,我还未出生,反正是来不及赶上,这一次的重映,一早我就打算我是一定要去看的。

这次看的是导演剪辑版的,将近三个小时,分钟。

第一次看这部影片,并不是在电影院,看的也不是这个版本的,而是网上广为流传的国际公映版,2个小时,分钟的。

关于电影版本的问题,其实一直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最开始年上映的时候,据说是分钟的,我在网上也并没有找到过这个版本的。

而关于导演剪辑版和国际公映版,更多人观影者喜欢后者,我反而喜欢前者,前者比起后者多了对爱情的描述。

但我觉得这才是西西里的爱情和电影。

治愈又悲情,像生活。

豆瓣评分9.2分。

影片是从男主多多接了一通母亲的电话开始说起的,整个故事也是用回忆的方式展开。

影片的背景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西西里。

那个时候意大利不像现在,有各式影院,还有不用出门在家就能看电影的电影资源网站。

而在意大利南部姜卡尔多小镇上,唯一值得称赞的娱乐消遣方式,就是坐在新天堂电影院里看一场电影。

每次放映,电影院里永远都是座无虚席的,也是最热闹的。

这里和影片最后天堂电影院的坍塌形成了对比,就像人生的一体两面,也像男主多多的梦想和爱情。

多多从小就是小镇上最爱看电影的那个。

他会拿妈妈给的买牛奶钱去看电影,会偷偷拾起被艾佛特丢掉的那些胶片视作珍宝。

也是因为“电影”,他和放映员艾佛特成了一对不是“父子”更甚“父子”的忘年交。

艾佛特是小镇上唯一知道电影如何放映的人。

每次在电影放映前,艾佛特都会先审片,把一些观众认为不宜的镜头(比如吻戏、辱教等等)剪掉之后,才会放映。

《天堂电影院》再次上映,导演剪辑版多了多多离开的内幕和重逢,还有结尾的吻戏剪辑。

这里也体现了意大利浓厚的信教主义,包括艾佛特对自己生活的自嘲,对希望的向往。

每次艾佛特在审片的时候,多多会偷偷躲在门帘后面偷看。

多多除了喜欢电影,他还想和艾佛特一样,当一名电影放映员。

但艾佛特知道,在这个小镇上,放映员这个事并不会持久,他并不希望多多和自己一样,窝在这个小镇里放一辈子的电影。

时代在革新。他劝多多离开小镇,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关于这个环节亲情的展现,我好喜欢导演剪辑版,更细腻,艾佛特的形象更像一位父亲了。

多多没有父亲,艾佛特没有儿子。

这样的设立太治愈了。

电影里多多也曾问过艾佛特:“你认识我父亲吗?”

艾佛特说:“当然认识。又高又瘦,让人喜欢,并且有胡子,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一语双关。

像这样的细节真的很让人泪目,而影片里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每一个场面的台词感觉也很经典。

比如艾佛特在海边说的话:“像士兵一样,离开吧,多多。”“每天生活在这儿,会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会觉得什么都不会变。”

小的时候真的以为,世界就只有自己望眼能看到的那么大,自己生活的地方,就像是世界的中心。

而事实是,这个世界没有中心。

意大利的影片包含爱情元素在内,表叙的方式真的既文艺又悲伤,这个影片的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尤甚。

在《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也有所提现。

伴随着电影长大的多多,喜欢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艾琳娜,但遭到艾琳娜父亲的阻挠。

而多多对艾琳娜的喜爱,就像他喜欢电影一样,全心全意的倾其所有。

但在艾佛特看来,得不到艾琳娜父亲认同的多多,不仅会失去所爱,也会失去电影,失去未来。

而比起爱情,显然未来只有一个。

当艾佛特劝解艾琳娜离开多多时,他也说过:“火总会燃成灰烬,爱也会逝去。”

“以后会有更多其他的爱情,但是多多只有一个未来。”

显然,艾佛特选择的是未来。

影片中艾佛特自身的写照也有所体现,他永远记得妻子去世那天放的《摩登时代》,但这并不影响他再次成家立业。

在车站,当失恋的多多决定离开小镇,最舍不得多多离开的艾佛特却说了最绝情的话。

像某些望子成龙的父亲一样,最柔软的心说了最狠心的话,只为让他勇往直前的追逐梦想。

连离开的最后都不忘叮嘱:“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热爱它,像你爱影院的放映机。”

其实真的很写实,这就是生活。

就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当你不足够优秀,爱情和梦想就只能择其一。

过来人会选择现实,年轻人满头热血的坚持所爱。

但只有年轻才是永远向前的。

年老的艾佛特明白这个道理,不忍心多多一直困在失落的爱情失去对未来的憧憬。

所以才力劝多多离开:“你如此年轻,世界是你的”

“而我老了,我不要再听你说话,我要听别人谈论你。”

别扭而文艺的语言,没有煽情只有真挚,就像父亲。

而关于爱情与梦想的话题,不管过去多久,都不熟套,都不过时。

三十年后的多多成了著名的导演,艾琳娜也有四口之家,拥有了未来失去了所爱。

不完美的完美,是电影也是人生。

但多多如果坚持选择爱情,他也不会拍电影。

像海边再次重逢,艾琳娜说的一样。

我喜欢导演剪辑版关键的一点,就是它采用了“戏中戏”的方式映射了爱情。

多多在入伍之前,曾与艾琳娜约定,在天堂电影院见面。

但直到艾琳娜要坐最后一辆班车开走,也没有等来艾琳娜。

当时天堂电影院放映的是年的《呐喊》。

影片里的男主Aldo也正在寻找女主lrma。

而《呐喊》最后的结局却是一个悲剧。

女主lrma选择离开了Aldo,从此Aldo开始流浪,但他却无法爱上其他女人,最后痛苦的Aldo当着lrma的面,跳楼身亡。

如果多多没有离开,选择坚持所爱,多多的结局会不会和《呐喊》中的男主一样?

这也正是艾佛特最害怕的,所以当初才建议艾琳娜离开多多,力劝多多离开小镇去外面的世界。

一颗老父亲的心体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的最后是导演亲自剪辑的电影亲吻镜头混剪,也是亲自放映,视觉感受既温柔又震撼。

可以看出导演本人是非常喜爱电影,“戏中戏”的展现也有间断曝光经典影片的镜头,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

经历了电影时代的兴盛到衰败。

天堂电影院最后虽然倒闭了,但我觉得关于电影的回忆永不会消逝,电影是永不会过时,影院是绝对不会消失。

不管过去多久,不管影片是多么老旧,经典依然还是经典。

看电影不只是一种仪式感,还有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经典的怀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yf/1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