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演技,曾经是郭富城心底的梦和现实的痛。
经常接受采访时,郭富城也说自己是无线演艺培训班出身,一直向往着在大荧幕上能有所作为,然而现实是,出道多年除了少数电影,绝少有人将他与好演技关联。
直到《三岔口》首提初封影帝,次年《父子》连庄。
经常有人用表演的惊艳与否,来判断演技的高低好坏,但其实对演技的概念来说,浑然一体比惊艳一瞥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演技是一种体验,一种情境临摹,直至成为表演者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属性,那时候,就不再有人质疑演技问题,接下来的就是各奔前程,看谁人几高。
我们都在人生中历练并反求诸己,以求得更高、更快、更强。
始于《柔道龙虎榜》,到《破局》时,去到一个更新阶段。
郭富城用了十三年,来实现个人演技的圜转自如。
《柔道龙虎榜》这部电影,郭先生没有任何提名与奖项,电影中也是男二号的设定,票房普通,接拍时也正处于演艺生涯的低谷期,但正是这部电影,很难得地实现了演技层面的真正跃升。
在杜琪峰的掌控下,东尼(郭富城饰)非常象街霸游戏中的人物,着一身皮衣,一个利落的寸头,阳光、纯粹、干净,除了武道,别无所求,这种气息贯彻始终,从内而外自然散发,人物形象立体而饱满,是超越了“演”的“不演”之境。
比如有一场戏,挑战一个两百多斤重的大胖子,赌一百块,单手过肩摔,干净利落的动作戏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那种由心的能感染人的笑容,在电影里这种人物特质是贯彻始终的。还比如在各种挑战里,不管是他扭断别人的胳膊,还是被别人扭断胳膊,他始终乐观开朗。
这个人物醉心武道之途的进击与追寻,被郭富城表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从《柔》片来说,郭富城就是最亮的光,哪怕电影重心其实是放在古天乐饰演的司徒宝身上。
究其原因,当然就是对角色和剧情的揣摩、理解,达到或者说超过了电影所需的饱和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呈递一个角色的灵魂,才会浑然天成毫无瑕疵,即便电影本身有各种缺陷遗憾,也无损于角色的表达。
之后的荧幕之旅,经历了种种,赞誉、惊艳、分歧。
不放弃才可以致千里。
郭富城性格里面带有一种坚韧特质,想要去做的事情,从来都是一步步往前,不停滞,不瞻顾,当然这也是成功者的共同特征。
电影是一门永远会有遗憾的艺术,表演却在某种程度上会背离这个规则。
只是要看作为演员的个人,是在哪个阶段里,如果掌控不了角色的整体性表达,会在每部电影中留下遗憾,因为,始终就会差那么一些,这是导演、编剧乃至剪辑都无法弥补和调教的东西。
《破局》是一部有很多遗憾的电影。
冰冷的原版风格失去,代之以略诙谐的基调,票房表现说明观众并不受落。
极端一点的形容,是影片平淡如水,简称白开水。
虽然极端,却也恰似。因为影片缺失了或剧情、或情绪、或哲理的凸显与冲突,或有,但不够剧烈与鲜明,没有形成具有强烈冲击感的观影印象。
没有批判,也无好评如潮。
但就是在这样一部片子里,郭富城再度重现了十三年前的难得的角色表达。
意义却已不同。
在《破局》之前,最接近这种状态的,是《道士下山》、《寒战》与《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其中《道士下山》的周西宇角色表现非常完美,但并非电影主线,戏份也不足,《寒战》之后梁家辉说郭富城一步步踏上自己的舞台,是一种非常的肯定,因为对梁家辉这样的演员来讲,演技评价上的客套已经不再需要。
返璞归真是我们经常容易提到的一个词。
其实这个词,就是对人生的一个概括,不管哪个方面都可以用上,诸事皆宜。
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孩子学走路,蹒跚而至急行,最后达到平衡。
演技评定经常有各种声音,而恒久不变的标准,就是角色的表达掌控与整体性,几乎所有的影帝影后奖项,都暗合这一标准。
越接近巅峰,路越崎岖。
所以巅峰,通常都只有,永远不放弃的人才能抵达。
更进一层的表演境界,则是角色的整体掌控与细节表演的惊艳,达到一种更深层的融合与平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zz/1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