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年的电影《传染病》,每一处蛛丝马迹像极了如今的现实。恐惧,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当有事情发生后,我们的情绪都会迅速自动出现,好像有人按了开关一样。影片中的MEV-1病毒传染速度极快,不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还能通过表面接触传播,比如门把手、公交车扶手、水龙头、电梯按钮等。之后通过各种接触活动,病毒传染到了手,而一个人平均每天用手触碰自己的脸颊,多达~次。在短短多天时间里,夺取了全球万人的生命。但是,恐惧会成为谣言的温床,每一句谎言都会触及疫情下公众敏感的神经。在《传染病》这部影片中,有一位记者,以博客为平台,专门追踪第一手的疫情信息。他勾结制药商赚钱,谎称自己感染了病毒,直播自己喝了一种名为“连翘”的中草药制品,并在几天后奇迹般地“痊愈”了。于是,大量人涌入药店,排队买“连翘”,甚至发生了暴力抢药案件。而且,也正是因为人群密集,本来健康的人反而被感染了。“一个人死去,另外一个人从他的死亡中牟利”,这是影片中这位记者说的。放到如今的现实中,又有多少这样的例子还在源源不断上演。电影全片没有英雄拯救全场的桥段。在这种极端的条件下,人们的反应也愈发地趋近于本能。就好比影片中解药的出现,有限的疫苗靠抽签决定。第一波,是3月10日出生的人;第二波,是11月11日出生的人;第三波,……很多人说《传染病》这部电影是预言神作,其实如果再回过头来看过去10年间对瘟疫、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病的报道,就会发现,这哪里是什么预言,而是被人们长期忽视的老生常谈。比尔·盖茨曾在年针对埃博拉病毒疫情演讲时说过,我们不可能相信仅凭电影中那几个勇敢而年轻漂亮的防疫工作者们英雄壮举就可以消灭疫情,全球依然没有准备好应对下一次大疫情的来临。所以,如今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所考验的不仅是人类身体的免疫系统,也是一次对人性与社会系统的巨大考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zz/1369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zz/1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