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在沙发或床上把自己裹舒适了,用投影看电影,算是一件美事。而看的电影是一部经看的老片时,那件美事,就有了故事感。而当这部老片还是《天堂电影院》时,这故事感,也就成了光芒感。从物理上来讲,光,就是能量的样子。从心理上来讲,光,就是希望的样子。从伦理上来讲,光,应就是引领的样子。在《天堂电影院》里,能量、希望、引领都有,所以它公映30年,还是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作品之一。多年后,为了向经典致敬,片方推出了当年未剪辑的完整版。片长多了五十分钟,复原了感情戏,但却完全改变了公映版的基调,甚至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作为尊重电影制作,这种呈现,应该被感激。通过完整的、不保留的还原,让观众知道经典的剪辑是如何来的,知道精益求精的后来,总有更多的努力和取舍。但作为尊重电影艺术,这种呈现,有些遗憾,不过也可以不管,因为你可以选择不看完整版。完整版里的感情加戏,破坏了公映版里的光芒感。它的光芒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它是多多和他的精神导师一起完成的,而让爱情加戏生出的误会,使灵魂教父的形象被破坏。其实,这些都没有探讨的必要吧。年的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当时一定有过和斯皮尔伯格一样的心情——“我醉心于电影带给我的掌控力,它能让我制造事件的结果。”对他来讲,公映版的结果,是完整版结果的再创造,有如钻石的成功切割。我们看到的电影,每一部都有着制作方的精心剪辑,画面的结构,情节的连贯,细节的突出,这些在公映之前的工作,都是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想来应该感激的。之所以推崇公映版,就是觉得当初的成功剪辑已经深入人心,得到认可,数年来被视为经典,那么再倒回去看完整版,多余且失落。除此之外,我们应该还要知道一个事实,在银屏上,好看的爱情故事很多,但是好看的光之引领故事,却只有《天堂电影院》一个。所以,留下引领似乎比重复爱情,有意义得多。我甚至无法接受,我认为是多多教父的艾费多,在完整版里却是个欺骗多多让多多错失爱情的人。这是破坏引领的高尚,虽然有人也说那样的结果更符合人性,但是电影的精彩,不是要树立熟识的人性和众望所归,而是要树立经典的人物和故事。每看一次《天堂电影院》,我都愿意自己变成多多。那个充满小智趣、又无比专注、精灵般地把银屏蹦哒活了的小男孩。我愿意用他的眼睛,用他的心灵,去感受艾费多那束光为他打开的世界。人这一生,最珍贵的遇见,就是他们这样了,一个是光,另一个被光束所引领,然后自己也成为光束。除此之外,我还想生在多多和艾弗达的那个电影时代。那个人们拍着电影院的门要看电影、看完还迟迟不肯散场的时代。那个会有观众数次看同一部电影,直到可以边看边哭着比电影中早一秒说完台词的时代。那个把吻戏当作情感戏的最高视觉奖赏,并满场为之向往和感动的时代。那个聚光到墙引领人们到达幸福天堂院的时代。这一切,似乎也是在暗示一种人人都有的故事感。没错,我们一生,都在为自己放映。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束缚和释放,即为墙与光。没有墙,光是涣散的,没有光,墙是冰凉的。世间的墙,原都是因人而立,因人而设,为人而有,为人而用。固说,墙是我们最牢的护体和载体,人间再多风雨,它会围起来护着你,人生再多高低,它会为你先承载。柔说,墙是我们最好的听众和观众,独处时,即触摸灵魂时,所以,你再糟糕和随意的样子,它都看见倾听并接受。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墙,会说话,那么这世界每一间屋子里的阳光和空气,人物和家俱,来往和歇息,便同流水一样被墙接纳。你的墙来表达你的光的话,它会把你讲得动人,它会提炼,因为提炼,流水光阴便有沉淀,而浮上来的,就是你的故事啊。那么,我们冷静下来,会不会觉得只要是你仔细观看你的故事,你都是神奇的,你的故事,就是你的人生中那些跳脱出来的部分。这跳脱,是时光流态的仪式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zz/14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