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们看过了很多关于美食的影视剧和纪录片。《深夜食堂》里是温暖又治愈的日式小食,《孤独的美食家》里是接地气的街边小店,《舌尖上的中国》里让人看了眼馋的中华美食,最近很火的《人生一串》里是每个人都热爱的烧烤。日式小食,中华美食,烧烤……全都很接地气,而这部《主厨的餐桌》(第四季)在一众美食纪录片中,绝对算“异类”。因为它的主角不是接地气的主食,而是无法果腹的消费品——甜点。很多时候,由于价格和分量不成正比,精致的甜点成为了重点吐槽的对象:不就是摆盘好看点,价格这么贵?《主厨的餐桌》(第四季)里讲述了那些精致的甜点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以及这些甜品背后的含义。看完纪录片,你会明白甜品的价值绝对不仅仅在于好看的摆盘。比如第一集里的这道谷物牛奶意式奶冻,这是一道能让人回到童年的甜品。这是第一集的主厨克里斯蒂娜·托西的作品,她现在是纽约知名甜品店milkbar的老板。当克里斯蒂娜去超市购物时,突发奇想将她小时候常吃的谷物早餐泡在牛奶里面,做成了谷物牛奶,并用这种谷物牛奶做了很常见的意式奶冻。而两者结合的效果则是:“你尝到的时候,会立马想到童年。我尝到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世界级的餐点。”再比如第三集里的雨森后林,如其名所示,这是一道能让人感到怀旧和忧郁的甜品。这是第三集里的主厨JordiRoca的作品,Jordi是西班牙餐厅ElCellerdeCanRoca的甜点主厨。Jordi和家人以前经常在雷曼纳山谷散步,他会玩一些挖土的游戏。雨森后林就创意性地利用了“泥土”这一元素。Jordi将泥土打湿泡成水,然后利用蒸馏技术收集湿润泥土的气味,将其加入甜点,这就是雨森后林。在嗅觉上,湿润的泥土有种让你进入雨后森林的感觉。而在情感上,湿润的雨后泥土代表是怀旧、忧郁的思乡之情,会让人想起遥远的故乡。还有第四集里的主厨威尔,他很有创造力,总是做些“奇怪”的甜品。比如这个灵感来源于电影《猜火车》的甜品。还有以武当派命名的甜品。还有灵感源于经典名著《百年孤独》的甜品……“威尔带来了新先锋主义时代,他证明了甜品能引人入胜,饱含智慧,还能借鉴艺术、音乐和电影,威尔把糕点升华到更伟大的文化时刻。”别人评价这位主厨。每个用心烹制的甜品都是艺术品,它们的价值并不在于摆盘。好看的摆盘只是设计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这些甜品所蕴含的情感以及它能给予食客的东西,怀旧、忧郁、主厨的表达……这才是甜品的价值所在。如果将这些甜点比作艺术品的话,那么背后的主厨则是匠人。说《主厨的餐桌》(第四季)是美食纪录片里的“异类”,不仅是因为它的美食主角是饭后甜点,更因为不同于很多美食纪录片专注记录食物与食客的故事,《主厨的餐桌》(第四季)聚焦的是美食背后的主厨们。俗话说得好,没有故事的匠人不是好厨子。《主厨的餐桌》(第四季)里的每一个主厨都有值得说道的故事。最喜欢的是第四集的主厨,威尔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成功,有失败,有不安,有寻找,最后还有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威尔从巴厘岛到纽约,去了一家非常有名的饭店工作。他精心钻研甜品,食评家们对他的甜品的评价却是:“别点甜品”、“自作聪明”、“不宜食用”......威尔不仅频繁被餐厅炒鱿鱼,还被铺天盖地的差评打击得自信心全无,待在家里郁郁不得志。“也许我有毒吧”,威尔说。所以当一份工作找上门来时,威尔也不敢接受。好在在妻子的鼓励下,威尔决定重新开始。重新振作起来的威尔去了一家只能接待20人的小甜品吧Room4Dessert,没有主食,只有甜品。而当威尔再次站在食评家面前时,这次他的甜品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甜品崛起”、“无可挑剔”、“成功”、“难以抗拒”……威尔成功了,甚至还得到了“糕点艺术与设计”的美国十强奖。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成功给威尔带来了风头太劲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zz/14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