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专家刘军连 http://m.39.net/disease/a_9389899.html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却只有一个嘴巴,就是为了让我们多看多听,少说话。

01

从意大利少年们的身上,我感受到美不曾缺失,他们虽然失去了双眼,但阳光一直照进他们的心里,仅用一双耳朵,还有那纯净的心灵,演奏声音的诗篇。

小男孩米克是一个盲人。

他喜欢电影,梦想当一名电影大师,但意外使他的梦想破灭。

可他心里仍保留着对声音的敏感,他对自然保持着热情。

他描述蓝色像“骑脚踏车时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形容红色“火一样,像太阳下山的天空”。若不是对自然这样的敏锐,恐怕我们的语言显得太匮乏了。

有一种修辞手法叫通感,我觉得他们就是把通感运用得美轮美奂。颜色可以有触觉,声音可以像视觉。

这种孩童般对大自然纯粹的理解,就是他们探索世界的眼睛。

02

起初,一张小小的录像带就把我震撼了。

这段声音名为《雨过之后》,谁也不会想到晃动的盘子能制造出雷电交加的声音,仅凭一双手也能演绎出雨停之后雨水从屋檐滴下的声音。

如果你没有这样细致的听觉,你根本想象不到,如果你没有真正融入自然,你也不会用蜜蜂的嗡嗡声作为点睛之笔。

直到后来,他的故事越来越丰富,声音越来越以假乱真,更多的孩子参与他,来完成这个属于盲童却又不亚于正常人的美妙作品,这可以称得上听觉盛宴吧。

03

这是一部充满诗意的电影,歌颂自然的美好。

身在繁华都市的我们,行色匆匆,好像很久都已经没有好好认真观察过什么了,哪怕我们拥有一双眼睛,更不用说倾听清晨的鸟啼声,午后骤雨的滴答声,还有飞机飞过的隆隆声。

也许你会问,我工作都忙不过来。这些重要吗?

当然重要。

我们从大自然而生,又离不开自然。

王小波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就是我们品味自然的曼妙,是我们的心灵净土,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04

这也是一部歌颂孩子的纯真的电影。

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和保守的学校,孩子们的天性不能得到发挥。

可纯真的心灵,往往是人一生都难以保持的。校长也是个盲人,可他没有留住对自然的敏感和爱,他固执得认为盲人就该安分地做这些粗活,不可能改变。

妄自菲薄就是向命运低下了头,他不知道,纯净如白纸的孩子们,他们可能只是缺了一角却仍然有创造的无限可能性。

当你都看不起自己,把自己归于堕落的尘土里,上帝又怎么会青睐你呢。

06

相比于这些孩子们,更多所谓的“正常人”可能更属于生活中的“盲人”。

麻木的接受,不曾思考与感受,就像随手而拍的照片,没有灵魂,没有构图的美感。

在《无问西东》里面有一个场景: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在临时搭好的蓬里上课,突然下起大雨,大雨的声音掩盖了老师讲课的声音,于是老师停下来,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听雨。

能听到什么,夏天被雨水冲刷得绿?鸟儿扑翅飞回檐下的匆忙?还是雨水冲进泥土的声音?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种感受,只是这短暂的片刻,也许在一生中都不曾遇到过几次。

此刻你闭上眼用心倾听,上帝就在你的耳边。

是的,纵使你身体健全也不见得是个健全的人,因为只有心灵的健全、纯粹与美丽,才是真正的健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jc/12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