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播,大略看了一下,有三个杜撰情节。

第一,李白两个哥哥吞没了父亲留给他的遗产。

电影中演到,李白和高适从扬州分别,高适回河南种地,李白娶了第一任妻子。妻子去世,由于李白是赘婿,被妻子的族人逐出家门,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也在此时病逝,李白回去送葬,两个哥哥早把遗产分配好了,李白一分钱没有。

首先,李白没有两个哥哥,而是一兄一弟。李麟兵败,李白被关进九江大牢,狱中给曾经的好友“魏郎中”写了求援信,其中写道: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之难齐。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大意是说,兄长在九江贤弟在三峡,我不能生翅成仙去与他们相聚。一门骨肉不得团圆,大难中不能互相救急。

如果李白真跟兄弟断绝了关系,为何在危难之际还想着让兄弟搭救自己?难道心里没点数吗?当然,他的兄长就在九江,事实上也没有对他伸出援手,最后全靠第二任妻子东奔西走,找到郭子仪说情,才把死罪改成流放。

那么,李白的兄弟分了他的那份家产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李白家在江油,早在父亲活着的时候,就给兄弟三人分了家,哥哥带着自己的那份去九江做生意,弟弟带着自己的那份去三峡做生意,李白带着自己的那份下了扬州,不到半年,“三十万金散尽”。

因此,李白回去分不到遗产,并非兄弟吞没了他的那一份,而是自己那一份早就霍霍没了,不能怪兄弟无情。李白选择了大鹏的生活,不做蓬蒿人,就不能和燕雀一般计较。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李白也是。

第二,高适救了郭子仪。

电影中演到,郭子仪犯了军法,理应处斩,恰遇李白高适。当时李白和高适都是白丁,李白护住法场,高适不知去哪儿领了“刀下留人”的口令,救了郭子仪一命。其实传奇故事中这事是李白干的,不是高适。当然,李白救郭子仪也是后人杜撰的,没有这回事。

李白当翰林时候,深受李隆基宠信,一天出去喝酒,恰逢郭子仪被五花大绑,要推到独柳树斩首。李白看郭子仪器宇轩昂,是条汉子,就让行刑队稍等,赶紧跑回皇宫,向李隆基要了一道“刀下留人”的圣旨,救了郭子仪一命。后来郭子仪投桃报李,也救了李白一命。李白之所以能救郭子仪,皆因圣隆正眷。电影中两人都是白身,怎么能够刀下救人?能救,还会混得那么惨?

第三,给大太监程元振洗白。

电影一开始,高适与吐蕃作战,丢了城池,闭关自守,皇帝派亲信太监程元振前来督战,但并未责问弃城之事,而是问他和李白的过往。高适说,我跟李白是二十多年的好朋友了......故事讲完,程元振明白,高适和郭子仪不会为了李白反叛朝廷,二人于是携手打败吐蕃,解了长安之围,皆大欢喜。

事实上,程元振是个大坏蛋。吐蕃大举东进,边将向朝廷告急,程元振得到消息,却不把消息上报代宗。吐蕃一直打到关中西部,唐代宗才知道吐蕃入寇了。下诏勤王,各地节度使、将军不满唐代宗宠信程元振,无人应命,致使吐蕃攻下长安,唐代宗星夜仓皇出逃陕州。

吐蕃占领长安,剽掠府库市里。唐代宗仓促启用郭子仪迎击吐蕃。郭子仪命人率二百骑,白天击鼓扬旗,夜晚点火以为疑兵。同时又以数百人化装潜入长安,组织城里人到处传说:“郭令公亲率大军来了!”吐蕃兵惊恐,撤离了长安。陷落15天的长安被唐军收复。

唐代宗返回京城,将程元振流放,程元振在江陵被仇家杀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jc/14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