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渠道传来消息,国家电影局将出台包括暂停线上票补,第三方销售平台收取服务费用不超过2元等措施。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暂停票补了。这直接意味着,以后我们将不可能买到9.9、19.9的特价电影票了。所谓线上票补,补贴的出资方不是国家,而是诸如猫眼、淘票票等这样的线上销售平台以及电影的出品方先与院线商定一个票价,比如30。但是在线上销售平台上电影票只卖9.9与19.9元。其中的差价则由这些购票平台与片方付给院线。一句话,所谓票补,就是售票平台或者院线为你支付一定的票价。这看上去的确对我们芸芸DS太友好了。曾经因为有票补的存在,志异君得以在每周看上一场6.6元的电影,比如《大圣归来》、《星球大战》等。可是后来票价越来越贵,志异君去电影院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这下子彻底取消,面对动辄4,50的票价,我也是有点hold不住了。这也是许多人大呼再也看不起电影的原因。因为电影局禁止片方补贴票价了呀!那么是否这项措施就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呢?志异君觉得也是未必。票补这东西,一大坏处就是票房注水。因为有票补的存在。一部票房的10%左右都是假的,是片方自己掏钱垫上去的。大家都在补贴,于是中国的电影市场看似繁荣,却有太多的水分。繁荣下是有很多暗流涌动的。其次,票补本身就是很畸形的产物。为什么片方要自掏腰包来为你付费?这就像是滴滴当年网约车补贴一样,长久不了。现在滴滴一家独大,你看它还有补贴吗?而且补贴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使得烂片与佳片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片子拍得烂没关系,我上映前花个几百万补贴一把,搞出点9.9、19.9元的电影票来。而观众看到这么低的票价,往往也就对于影片本身不会太多苛责。于是这些片子数据有了、流量有了。票房又是一派光鲜。影院为了拉升上座率,必然是选择票补多的电影排片多。这就倒逼片方必须在票补上投入大笔资金。而一些小公司拍的电影,因为没钱票补,则无法进入影院,或者没有足够的排片场次。而取消票补后,片方自然需要掂量一下自己的作品值不值观众的票价。好的作品自然会有人捧场,而不行的电影,会有多少人花高价去影院一饱眼福呢?事实上,就算在票补时代,佳作的特价票一般是很少的,你会发现整天9.9特卖的电影,质量都不会太好。因此志异君觉得取消票补,也能起到一个筛选的作用。毕竟电影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是一剂调味。对于电影我们也应该择其佳者观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jc/147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