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人人都学会了装饰与掩藏,偶尔再见淳朴真实都能教人热泪盈眶。

电影是一部老电影,画质是模糊的画质,对白是平淡无奇的语言,打动的却是人的真心。

这部电影年上映,比我的年纪还大,主要讲述一对爷孙之间的故事。影片唤醒了一代人的记忆。

晨晨从小跟着爷爷长大,爷爷陪他放风筝,送他去幼儿园,他陪着爷爷去送信。爷孙俩在国内相互照顾,彼此依赖,都将对方当作是最重要最信任的人。

我记得我妈妈常说一句话,人往往对自己孩子的子女更加疼爱。而小孩子,谁对他好他便与谁亲近。片中的爷爷无疑将全部的爱都给予了晨晨,而从小就离开父母的晨晨也将爷爷当成最亲近的人。所以当晨晨的妈妈从国外回来后,爷孙俩都有那么一点不适应。

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处于不同年代的长辈,那么这个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往往会发生分歧。原因在于,不同年代的人的观念往往不同。

爷爷对晨晨的教育像大多数老年人教育孩子一样,不太注重生活的细节,只是尽全力给孩子提供条件好的衣食住行。而妈妈作为从国外回来的人,接触比较多的是国外的素质教育,所以更加注重对晨晨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两代人不同观念碰撞到一起,免不了一些麻烦。为了晨晨能更好的与妈妈相处,爷爷决定独自回到老房子居住。放学回家的晨晨见爷爷不见了,一路狂奔跑到爷爷家,而此时爷爷正在拿着收音机听晨晨的录音。门口的晨晨哭泣着拍打着门,爷孙俩隔着门都泣不成声。

爷爷的嘴角擎着笑,安详地去世了。那天是他的生日,屋子里点满了蜡烛,烛光摇曳中,是挂满泪痕的脸和一张阖着双目的慈祥脸。

放在现在,这部电影制作并不精良,但他能让很多观众喜欢的原因在于他引起了共鸣。片中的场景让人们感到亲切熟悉。一些简单日常的对白却可以让人泪目,因为那些话在很多年以前,也在我们耳边响起过。

这样一部电影在如今这个繁复的世界中,如一颗蒙尘的宝石,当我们掸去上面的灰尘,它依旧晶莹的透亮。

有些东西我们不会一直记得,但也永远不会忘记。它们永远存在于我们心房中的某一角落,或许有时会被忽略,但一旦受到感应,便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果说每个人都免不了长大,都免不了披上合适的皮囊,带上缭乱的面具,那么每一副皮囊之下也必定包裹着最初的骨相。年幼的孩子永远都是纯真善良的,那个时候的感情也都是诚挚珍贵的。

我感觉《天堂回信》可以看成是一部对童年的挽歌,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那首歌里面的音符与歌词。

永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wh/12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