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有很多感动点,但作为一个了解中国航天的人,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在哪,赌你们猜不到。
在这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
全片第一个画面,是中国新一期载人航天任务出征的记者会,这次任务的飞船名为“曙光十六号”。
所有人都知道“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
“曙光”号是什么?一个凭空虚构的飞船代号?
还真不是。
“曙光号”计划,又称工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
年1月8日,钱学森向当时的国防科工委递交了一份报告,提出中国航天事业对载人卫星需要“有所准备”。得到批示:只要力量上有可能,就要积极去搞。
8月,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了卫星十年发展规划。
年一天,钱学森给我们的第一代航天人带回消息,上面已经同意,第一艘载人飞船就叫“曙光号”。
年1月,宇宙飞船计划被正式命名为“曙光一号”。与之相关的航天医学研究、航天员选拔、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建设等工作全面展开。
“曙光一号”原本计划在年发射,但由于当时国力不足等原因,最终在年5月13日被迫取消。虽然计划取消,但在这几年中,远望号远洋导弹监测船队已经成功建立了起来,去往世界各地,担负起了我国之后数次人造卫星、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后来“神舟”系列飞船等任务的监测重任。
电影中,火箭发射升空后,飞控大厅报告“长江三号双捕完成”——成功进行双向捕获的“长江三号”,就是远望号海上监测船。
除此之外,“曙光号”计划建立起的多座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室、系统化的实验设备,都为后来家喻户晓、让所有国人骄傲的“神舟”计划打下基础。
可以说,曙光计划的经验,以及钱学森为代表的众多科学家、航天人的贡献,对之后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片中的“曙光十六号”,则像是平行世界里的另一个可能:如果当年的曙光一号如期发射,如今我们国家航天事业将会如何书写自己的篇章?
从电影的第一秒画面,主创就在告诉观众,这是一个深深源起于我们民族历史记忆的故事——
“曙光十六号”,它所致敬的,是一代航天人未完成的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wh/1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