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文人的典型代表就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袭破烂长衫,满口之乎者也,不事生产有自命清高,一心只想加官进爵,跃入龙门。他们读书已走火入魔,舍本逐末,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可悲可叹。
地狱天堂初始见女鬼老电影《地狱天堂》也是探讨了类似孔乙己这样的封建落魄文人的可悲矛盾腐朽思想,又佐以陶渊明的桃源隐居的内涵,讲述了当时文人想入世为官的疯魔,又想出世逃避的痛苦。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封建时期,一个读书人名叫士安,不重气节,急功好利,却又读书不成,家境又日趋贫寒,人间生活好比是地狱一般。
士安逃避现实被女鬼召唤一日昏昏沉沉,从镜子中来到鬼域,得一貌美鬼妻,生活自由自在富足悠闲,就像那世外桃源的天堂。
士安又放不下尘世间功名利禄,毒死恩爱鬼妻回到阳间,岂料百无一用是书生,埋首读书打瞌睡,想赚钱养家又做不了苦力,茫茫然想要回到地狱的天堂中去,却只剩下鬼妻的一辆纺织车,人间鬼域都再无立足之地。
为什么那时候大部分的读书人会像孔乙己、士安这样变成边缘人呢?明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知识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读书的重要毋庸置疑,那为什么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到最后会变成这个落魄样子?追根究底还是思想上出了问题。
一、士安读书的目的并不是经世致用,而是读死书,只为一己私利。
在鬼域的时候人人皆悠闲生活,不谈读书,士安很惊讶,遂问鬼妻:“你们这里的人怎么不读书呢?”鬼妻反问:“为什么要读书?”
鬼妻的灵魂拷问封建文人的真实想法这里重点来了,士安回答:“为了光宗耀,祖荣华富贵,还可以管人呐。”竟然没有一条是为了国家兴起,为了人民安康!那时候大部分的文人所谓的读书竟然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好面子,好享受。思想之狭隘,目光之短浅令人咂舌。
因为没有大局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支撑,士安读书总是昏昏欲睡,又不会学以致用,不明白真正的读书意义。
只是一味死记硬背,之乎者也,又不能做到里面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样的顽强毅力,难怪越来越头脑发昏,读书不成,思想境界又跟不上,最后只能走向毁灭。
只做到了食色性也二、那时候的读书人并不明白“劳动光荣”这样的一个根本道理
不只说是士安,连士安的母亲也是深受封建荼毒,认为儿子以后要去京城当官的,要是做了苦力,手变得粗糙了,以后入仕为官就会被人笑话。这真是一个可悲的母亲,最终养出了一个之乎者也的废物。
封建思想对人民的荼毒士安一生之中都不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只是终日死读书,又不曾锻炼身体,到了想要另谋出路的时候,又因为体力不足而不能赚钱养家被底层劳动者讥诮。
就好像孔乙己那样穿着蓝布衫站着喝酒,和柜台上站着喝酒的劳动人民格格不入。
士安劳动不成无法赚钱养家与劳动人民格格不入其实劳动和读书安排好了并不冲突,劳逸结合也能使大脑清醒精神充沛,强身健体之外,还能更深刻理解人生,比一味脱离实际的死读书要好得多。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的思想荼毒了封建文人几千年,我们国家真正的读书人,也是下过乡插过队的,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读书的意义。
也回不到世外桃源了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zl/12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