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之间,下个礼拜就是大年三十。不知你是否还记得,19年的流浪地球燃爆春节档,发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强音。
而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中国科幻小说,仍然是那部《三体》。
现如今,《三体》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它绽放出影响力的其中一个起始点,便是在15年获得了科幻界的最高奖项——第73届雨果奖。
雨果奖与星云奖一直被称作科幻界的“诺贝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两个奖项。
01雨果奖
年,郝景芳凭《北京折叠》获这里的“雨果”,可不是那个写出《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的文豪维克多·雨果,而是雨果·根斯巴克,美国人,他创办了第一本科幻杂志。
雨果奖获奖名单,由世界科幻协会在每年的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评选过程相当开放,一到三月为提名期,四月宣布候选名单,然后大会上被大会会员们一人一票投出。
一年一度的雨果奖被全世界科幻爱好者所瞩目,可以说是影响最大、最具权威性的科幻奖项。
02星云奖
再来聊聊星云奖,虽然都是科幻奖项,但与雨果奖不同,它是由美国的科幻协会设立,评选范围仅限于在美国本土出版的作品。
虽然如此,星云奖依然是最重要的科幻奖项之一,往往被拿来与雨果奖并称,两者的奖项也有重叠之处。
经常可以看到,有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同时获得过星云奖和雨果奖,可谓是“双重认证”。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幻大师阿西莫夫不但拿过多次雨果奖,也是星云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右为《三体》英文版的译者华裔作家刘宇作为世界级的科幻奖项,雨果奖和星云奖的地位不言自明。
但直到15年,中国作家刘慈欣才凭借《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在此之前亚洲国家的作家从未获奖。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雨果奖规定参赛作品必须翻译成英文,这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门槛,那些非英语国家的科幻作品自然就被忽视。
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都是被翻译为英文出版后,才被雨果奖发现。
因此有人曾说,《三体》和《北京折叠》的获奖就像一道桥梁,让桥那头的西方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科幻。
可见,对外译介中国的科幻小说是让我们的作品为世界所知的第一步。
这也同样说明了,专为华语作家而设立的科幻奖项是多么必不可少。而银河奖,便是我们自己的科幻奖项。
03银河奖
第30届银河奖其实,到了年,我们已经有了好几个全新的科幻奖项。
但银河奖依然是中国科幻小说的最高荣誉,代表了中国科幻创作的最高水平。
不仅是因为它设立时间最久、基地最稳固、评选范围广,也是因为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国内唯一的科幻奖项。
银河奖最初设立于年,现在由《科幻世界》杂志每年举办一次。大刘的《三体》就最早连载在《科幻世界》上并获得银河奖的。
自诞生之日起,科幻就是一种非主流的边缘文学,而中国的科幻小说在近百年的历史中一直在时代浪潮中艰难挣扎,在小部分科幻爱好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zl/13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