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就要来了。除了大热影片之外,本次奥斯卡入围名单中,还有不少冷门佳片值得一看。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影片,拿下了本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最佳国际影片两项重磅提名。奥斯卡最强黑马,说不定就有它的名字——《蜂蜜之地》!影片由北马其顿选送,豆瓣8.8,烂番茄新鲜度99%,曾荣获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评审团大奖。《蜂蜜之地》无疑是纪录片中的异类。它既没有对被摄者的采访,也不存在直接的观点输出。主人公自始至终暴露在镜头的注视之下,却从容至极,不曾向观众瞥去一眼。我们就像在观赏一部剧情片,聚焦采蜂人哈提兹默默无闻而又熠熠生辉的岁月。看她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轨迹,是如何被“不速之客”无情地搅乱。时而愤慨得拍案而起,时而心碎得泪流满面。那种寡言却有力的情感冲击,于纪录片而言实属罕见。在成就其独特的同时,也不免让一些专业人士怀疑起了它的诚意。但要我说,真诚与否,很容易判断。看看主创团队的实际付出和心路历程就知道了。户外工作照短短87分钟片长的背后,是三年的实地拍摄和余小时的影像素材。影片的问世可谓来之不易。两个导演、两个摄影师、一个剪辑师、一个音效师,便是创作团队的全部成员。取景地——北马其顿某荒无人烟的村落,更为拍摄平添了几分难度。那里没有电力,人家也少得很。拍摄团队在村子里一呆就是三年,目睹了一种古老文明的消逝,也陪伴哈提兹渡过了她人生的一段“寒冬”。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一部也许终将无人问津的电影,需要强大的信念作为支撑。我想,再没有人比这群来自巴尔干半岛的创作者更真诚了。起初,他们只是想拍一条河。河流改道,村庄迁移。这本该是一则有关当地生态的观察报告。但没过多久,他们遇见了土耳其裔的哈提兹。她已年过半百,却尚未婚嫁。和半盲、抱恙的老母亲相依为命,难免争吵,亦不乏温情。整日奔忙,哈提兹手头虽然拮据,倒也自得其乐。当然,主创最看重的还是她的身份——欧洲大地最后的养蜂人。她常年奉行“取一半,留一半”的采蜜原则,从不逾矩。于是,两位导演决定围绕着哈提兹和蜜蜂互利共赢的相处之道,拍摄一部环保主题的纪录长片。哈提兹的日常生活波澜不惊,无非是茅屋和山崖的两点一线。白天,她往往只身一人,徒步登上峭壁,敲开岩石,采集蜂蜜。纵使风再大,路再远,也得往前冲。毕竟,蜂蜜是她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是由于此,哈提兹对蜂群怀揣着敬畏和感恩之心,永远不忘给它们留下充足的蜂蜜。暖融融的夕阳下,哈提兹撩起面网,任蜜蜂在指尖停留的剪影便是这段关系最美好的见证。等采集得差不多了,哈提兹就搭车去集市上卖蜂蜜。她的蜂蜜纯天然,疗效好,自然不愁卖。一瓶蜂蜜能赚十来欧,也让她有底气买罐染发膏犒劳自己,再买把小扇子哄母亲开心。没错,除了采蜜,哈提兹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供养年近九十的母亲。这对母女的脾气很像,都是直肠子的人。所以,两人共处的场景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刀子嘴、豆腐心的哈提兹常常直呼母亲“女人”,叫她好好吃饭,乖乖听话。母亲则几乎每一次都会调高嗓门,据理力争,不甘示弱。总而言之,俩人是谁也不让谁。可即便如此,哈提兹仍旧悉心地照看母亲。不管拿到什么好东西,都第一时间跟母亲分享。她从没想过抛下母亲,离开村庄,找个伴侣,共度余生。至于母亲,虽然动不动就嫌弃哈提兹准备的食物不好吃,但也会捧着女儿的脸,吻个不停。她还安慰孝顺、善良的哈提兹道——“你会找到如意郎君,我们都将安全无虞”。如若没有意外发生,她们确实可以就这样安然地过下去。但令母女二人和摄制团队都始料未及的是,一户游牧家族的闯入成为了哈提兹的噩梦。这家人来自土耳其——一对父母,七个孩子,还有成群的牛和鸡。他们在喧闹声中登场,打破了村落的宁静。可哈提兹首先感受到的,却是她渴望已久的生机。她喜欢那些调皮但生动的孩子。邻居搬来后,跟孩子们玩耍成了哈提兹除采集蜂蜜、照顾母亲而外第三件乐在其中的例行公事。她和孩子们一起欢笑,一起唱歌,一起听电台,一起荡秋千。她露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柔和而鲜活的一面。在许多不经意的瞬间,她或许把自己当成了母亲。所有无从释放的母爱,都被一股脑地付给了这群可爱的孩子。渐渐地,哈提兹和孩子们的父母熟络起来。邻居家的爸爸侯赛因看哈提兹的生意做得不错,也开始学着养蜜蜂。孩子们让哈提兹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她便将养蜂的秘诀倾囊相授。但她一定不会想到,两家人亲密无间的情谊居然会因一个驱车而来的外人走向破裂。蜂蜜采购商贪婪、狡猾,想尽一切办法说服侯赛因一次性卖给他远超生产能力的蜂蜜。哪怕其中埋葬着蜜蜂的尸体。被逼至穷途末路的蜜蜂彻底失去了控制。不但把侯赛因的孩子蛰得鼻青脸肿。还逃到哈提兹家的蜂巢抢食,害死了她的蜜蜂。无妄之灾落在哈提兹的头上,甜蜜的果实却被批发商一把夺了去。面对哈提兹的质问,邻居家的夫妇选择逃避。他们不肯承认,是自己的过错间接地害了哈提兹。更有甚至,侯赛因为了种草喂牛,不惜放火烧树。还和商人合伙捣毁了哈提兹给蜜蜂安的新家,偷走了她的蜂巢。唯一没让哈提兹寒心的是侯赛因家那个能干的男孩。他经常跟哈提兹一同上山采蜜。认同“取一半,留一半”的理念,看不惯父亲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的样子。即使是在两家人彻底闹掰后,他依旧站在哈提兹这边,陪着她到处找蜂巢。哈提兹多希望这是他的儿子。她想为他庆祝人生的每一次胜利,亲手递给他每一块香甜的蜂蜜。她还曾坦诚地告诉孩子:“如果你是我的儿子,事情也许会不一样。”在篝火的映照下,那张布满沧桑的面庞诉说着深不见底的忧伤。可他不是她的儿子。五十头牛病死后,侯赛因一家搬离了这座村庄,哈提兹也告别了她理想中的儿子。摄制组没有给出关于牛群病变的解释,亦没有继续追踪这家人的动向。但我很清楚,他们将抵达另一片尚未开发的土地,开始新一轮的掠夺和破坏。养家的压力固然是借口,却不足以抵消其对环境的剥削所引发的灾难。因此,自然的惩罚依旧会不由分说地降临,就像这次一样。无论如何,他们至少暂时逃走了这片被他们一手摧毁的土地。可我们的主人公哈提兹却仍被困在这里,无处可去。她没有蜜蜂也没有牛羊。在一个不期而遇的冬日里,就连母亲也离她而去了。紧接着,她在烛火中痛哭失声,念叨着没人能听懂的话语。火光明灭中被丝巾围裹的脸孔有如油画,被泪水沾湿,透出一种不合时宜的美感。与此同时,我注意到,她脸上的悲伤和绝望正在悄然隐去。果不其然,擦干眼泪后,她再度踏上孤独的旅程,誓要守护这片苍茫大地。原来,哈提兹远比我想象中的执着和坚强。我突然回想起她用叶子捞起落水蜜蜂的一幕。这个相貌平平无奇的女人,不但温柔、细腻,更心怀大爱,有着拯救苍生的胸襟。影片的最后,我欣喜地看到她重新登上冰封的峭壁。娴熟地挪开一块岩石,取出新鲜的蜂巢——那长久以来被她虔诚地称作“上天的恩赐”的东西。哈提兹的这些年,实在太不容易。但春天就快要来了。漫漫冬夜终将过去,她和春天有个约定。我相信,请你也务必相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zz/14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