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媒获悉,央视有意延续《中国诗词大会》的再度辉煌,将于明天(2月18日)推出文化节目《朗读者》,并由被誉为慧心如兰的董卿担任制片和主持,想必会有许许多多的拥趸给予殷切的期待,相信又一次的文化飨宴等待着大家,因为节目的主题就是“阅读属于每一个人”。

无独有偶,看着这条资讯,猛然想起一部书和一部电影,那就是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和英国舞台剧电影《生死朗读》。

小说《朗读者》和电影《生死朗读》讲述的是一个中年女人与15岁少年的“错爱”故事:15岁德国少年米夏因意外患病而结识了一位比他大21岁的公共汽车售票员汉娜,因性的萌动而沉浸在这位中年女人的怀抱中。小说年一经出版就引起了世界的巨大轰动,“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德语书”,年被改编成电影并一举获得了世界电影金球奖和奥斯卡奖。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蕴意却极为丰厚。米夏从一个风情万种的成熟女人得到性的满足,但在女人汉娜的角度,醉心的却是从身体与文化都处于生长期的米夏那里听取各种知识,她更要求少年为她朗读多种第一流的文学作品,《红与黑》、《阴谋与爱情》以及歌德、里尔克、贝恩的诗歌等,朗读声成为了他们“爱情”生活的独特组成部分。

米夏长大了,汉娜却在某一天神秘地失踪了。当他们再见面的时候,米夏因读法律而参与法庭实习,而汉娜却坐在了被告席上,她因为曾当过纳粹集中营女看守而成了一个纳粹战犯,但她掩盖了一个被她视为高于一切、关乎生命尊严的真相——她是一个文盲!为了掩盖,也终因自己是文盲而走进监狱,就此也掀起了故事的高潮:为了拯救一个文化虔敬者、文化尊严捍卫者的灵魂,米夏不惜选择了在法庭上沉默以保全女主人公生命尊严,在“后法庭时期”以“朗读者”身份给汉娜寄送录音磁带。十几年间,文盲汉娜根据“朗读者”米夏的声音,学会了识字,甚至可以写出浑然天成的简单书信了,她走进了文化。通过努力,她还获得了减刑,即将释放,回归社会。一场救赎行动眼看就要完成,但内心充满喜悦与挣扎的汉娜却在释放当天的早晨,选择了悬梁自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zl/1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