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来源:八楼象女士我在北京,终于暖和了一些我是象女士,这是我们在一起的第天台湾女歌手很少会有大女人情结,她们很多人都还是甜甜地用音符讲故事。我上学的时候王心凌就是如此,如今我都快奔三了,王心凌还是如此。当然我也转变了观念,女生一直甜美没什么不好,我们要接受各种形态的“我们”,一直甜美下去,也是一种倔强。我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中国式教育。小时候,家里人会告诉我要懂事要听话要争气。我没有什么反抗精神,按部就班地、十分听话地做一切事,上学时成绩很好,和另外两个女生叱咤整个年级,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一直以为我已经够听话了,但谁知远远不够。十几年前姥姥因心脏病需要动手术,我很担心,我妈那段时间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所以你要更听话。这种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出现转折,转折点发生在高一,我的理科成绩一落千丈,我妈开家长会回来阴沉着脸问我为什么成绩变成这样,家里气氛降到冰点以下。那一个半小时过得很慢,我妈不停地质问我、质疑我、教育我,结束语是“我一直以为你很懂事,但你现在这个成绩对得起谁?”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有哭,不停地哭,泪腺仿佛失控。记得当时我手边有一杯豆浆,我很想摔在地上,可是不敢,只好拿起来又重重放在桌子上,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声势,哭着说“你们别逼我了好不好……”那是我这个听话了十几年的孩子,能说出的、最强烈的反抗语。从那以后,我应该是进入了叛逆期,和家里关系没那么好,总和我妈吵架,家里经常充斥着一种诡异且不安的氛围。这种情况在我上了大学之后完全好转,对,是完全好转而不是逐渐好转,因为我爸妈是很典型的中国父母,他们会觉得孩子上了大学,整个家庭都熬出头了。上了大学之后,我谈恋爱、翘课、熬通宵、学着喝酒、泡在音乐节上……做遍了所有看似很疯狂的事情。别人都说我是个有脾气有性格的孩子,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在弥补当年“只知听话”的日子。我不觉得这些事情很有意思,可就是要去做,因为享受那种没人管我的日子。我坚信一个人一辈子一定会有一段叛逆时光,这和是否处在青春期无关,单纯为了弥补自己小时候的遗憾,是为了自己。就像郎朗现在疯狂上综艺节目,和“钢琴家”的高级感越走越远一样。挣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在弥补小时候不曾放肆一分一毫的日子,弥补只有练琴、生活在重压之下的童年。孩童时的“听话”,在朗朗步入不惑之年才逐渐释放。娱乐圈中是有这类很听话的明星的,除了手拿天才剧本的郎朗,还有马思纯。我不是马思纯的粉丝,她演过的影视剧我只看过《七月与安生》,但每每看到她,我都有一种同病相怜之后的惺惺相惜。马思纯生于年,那是中国影视剧开始发展并逐渐腾飞的年代。她出生第二年,有一个女演员出演了首部电影《悬崖百合》,直接凭此获得飞天奖最佳女配的提名。这个女演员,就是蒋雯丽,她的另一个身份是马思纯的小姨。几年后,蒋雯丽结婚,马思纯有了一个曾获得奥斯卡提名、手握柏林电影节大奖的导演姨夫,顾长卫。与此同时,马思纯的妈妈蒋雯娟做了蒋雯丽的经纪人,为蒋雯丽在圈子里开垦资源,也逐渐拓宽了自己的事业版图。以及蒋雯丽的百度百科中说,她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从小给她们姐儿俩买世界名著,送她们去学体操学舞蹈。也就是说,连马思纯姥姥姥爷那一辈,都有着很好的家庭氛围。可以看出马思纯的家庭环境极好,和很多80后相比她赢在起跑线上。公允来说,马思纯确实因为家里的关系得到了很多孩子不曾得到的机会。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她12岁那年演了《大宅门》里的少年白玉婷,成年白玉婷是蒋雯丽演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马思纯的第一部戏并非《大宅门》,而是一部叫做《三个人的秋天》的电影,还是她和蒋雯丽演的,那年她只有7岁。上世纪90年代,多少有演戏天赋的孩子还在四处找机会,马思纯就已经得到了这个在别人眼中分外难得的“机会”。但马思纯又有些不一样,她没有拿到天才剧本,也没有在这种环境下养成骄纵性格。她反而是小心翼翼的、没有安全感的、会把自己逼上绝路的人。家里人经常告诉她要懂事、要听话。一个例子是,她第一次从安徽蚌埠去北京看望小姨一家,在路上,家里人就对她说,一会儿见到你小姨夫要懂得问好。或许是家里人叮嘱得很正式,马思纯就记下了,于是在这一路上,她把过路车当成小姨夫,开始练习问好。来一辆车,她就说一句“小姨夫好”,又来一辆车,她再说一句“小姨夫好”……就这样说了一路。当时大人看到这个画面不觉得很奇怪,只觉得马思纯小小一个人挺可爱的。多年后说出来,像我这样的观众会觉得这件事很心酸。一个那么大点的孩子能练习一路问好,她一定把“要懂事要听话”看得很重。马思纯和我一样,小时候不太有反抗精神,她听话懂事学习好,上学时是班长,是坐在班级前两排的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后,最终听取妈妈的建议,考了中传的王牌专业播音系。家人为她规划好了人生路线,甚至在马思纯成名之后,妈妈还是希望她能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健在的时候结婚生子。这一点是她凭借《七月与安生》拿了影后时说的:妈妈,我知道你特别希望我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健健康康的时候结婚,但我估计我结婚还得好多年,我先把这个奖杯送回家,让四位老人开开心心的。马思纯已经比绝大多数80后优秀了,但她在很多时候还是会被家庭操控着逻辑,这证明她在成长过程中还是受到了一些看似不存在的伤害。首先,“优秀的小姨”永远是家里人激励她前进的最好缘由,久而久之,对马思纯来说是一种压制。大家可能觉得这都隔着辈分呢,也能成为家长教育的“素材”吗?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可以的。我家里最优秀的是我那当空军的舅舅。小时候,舅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往家里寄一个飞机模型,我很喜欢看我爸拼那个模型。但每当我在一旁看的时候,家里人就会凑过来说:妞妞也要有大本事啊,长大后得跟你舅舅一样优秀,听到没。这句话家里人说了十几年,我听了十几年,直到现在我家都会用一个专门的桌子去摆那个飞机模型。而我今年马上要27岁了。至今仍在我家有一席之地的飞机模型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家人,会很骄傲吗?不,其实更多的是恐慌和压力。“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是别人家的,但这就是自己家里人,家人会用无数种方式去告诉你要努力,那是你躲不掉的,会时时刻刻被这种压力填满。马思纯更是如此,我接收到的压力,在她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大家想想,她不仅有一个优秀的小姨,还有一个优秀的小姨夫。小姨获奖无数,小姨夫也是一样。这对马思纯来说,是激励她好好长大的最好素材,都不用绞尽脑汁,始终放在嘴边,什么事都可以说到她那优秀的小姨小姨夫。长久以来,就会习惯于给自己压力。会恐慌,担心自己如果没有小姨那么优秀,会不会让家里人失望。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是真的优秀,但也是真的活得很谨慎。她不想让别人失望,不想给别人添麻烦。身上一直背着“好学生包袱”,随着路越走越长,这个包袱就会变得越来越重,到最后压得自己喘不过来气。去年我曾写过马思纯,写她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的“好学生包袱”太重太重了。她去年有参加过一个独居观察真人秀,其他嘉宾私下要不然是瘫着,要不然是吃外卖,只有马思纯是全程ging着的。她早起第一件事是朗读英文诗,然后插花、画画……她的生活本质是,文艺公主范本。大张伟当时就看不下去了,他纳闷真的会有人一丝不苟、十分文艺地度过每一分每一秒吗?还说了一句很直击天灵盖的话:看着她这样生活,会不会盼着她做的每一件事都特别差呢?这不是损,是大多数人看向三好学生都会有这种潜在意识。我相信马思纯不是做作,是她身上的包袱太重了,她不能完全打开自己,习惯主动包装一个优秀的、不犯任何错误的自己。其次,她年少时并不是完全快乐的。马思纯是经历过校园暴力的人。轻一点的,是在她青春期发胖时被班里同学嘲笑,有同学见她跑步很快,就会阴阳怪气地说:哟,这么胖的人还能跑得这么快啊。重一点的,是她喝剩下的可乐会被同学灌进脏水、抹布水。马思纯说因为中学时期这段地狱般的日子,导致了她不太自信的开始。校园暴力一定是导致人性格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而在受了欺负之后,还要继续背着“好学生包袱”行走的马思纯,只能是活得一天比一天累。她会很小心翼翼。马思纯说她坐车上高速都会很紧张,因为担心自己在路上想上厕所,不想给司机添麻烦。她会很不相信自己。喜欢一个男生追了三年,追到最后满是挫败感,觉得自己配不上、不够好。她会越来越极端。我们现在也都知道了,马思纯患上了抑郁症。抑郁症绝不是一下子就形成了,是长时间煎熬产生的结果。马思纯当然希望自己可以好起来。所以积极配合治疗、养了一只狗、开始健身、开始学着和朋友聚会……肉眼可见马思纯因为这个病不太常出现在公众面前,也肉眼可见她因为药物关系胖了很多。但,真的没关系,我们总得先学着治好自己,谁知道有没有下辈子,这辈子不管怎么着都得尽可能的好好活吧。昨天马思纯发了一个vlog,就是谈她知道自己患上抑郁症之后的变化。我看完了这个7分钟的视频,就觉得很感慨。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病,她可能永远不会说出这些话。比如,“其实我是会生气的,但我永远都不生气,我现在会把这个情绪说出来,以前不会,我以前太怕别人不喜欢我,或者别人不开心”。所以我觉得马思纯胖了、没以前美得那么精致了也无妨,她现在有一种别样的美,是打开自己,敢于用自己真实一面和世界交谈的美。很想借着马思纯这次生病告诉大家,其实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环境,我们一定会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这样的,或是那样的影响。你看马思纯,所有人都觉得她的家庭条件好、家里能给她最好的生活,可她还是出现了各种问题,如今要把以前的自己打翻重塑。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真的没什么,这只是个开始,我一直都相信老天会给我机会让我们重新找到自己的,就算这个机会多少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但我们也要看到结果。就像马思纯,她得病确实很煎熬,可是好处是她终于可以打开自己了,她终于敢真实面对了。我也曾经遇到过很多不自信、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时刻,我甚至用很极端的方式去弥补以前的遗憾,怎么想都还是觉得自己太傻了。可是再怎么着,我们都还是要走错几步的,走错了能反应过来,然后把自己往更宽阔的大道上引一引,就好。我觉得马思纯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是反思并复盘自己之前的人生,可以很客观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非都是因为自己,还有家庭环境、成长过程中那些不太好的事情等等。每个人都要有几次机会复盘之前的日子的,所以不要怕,特别是女孩子们,不要怕。写到这里想到了一段我很喜欢的话:如果你是在我20岁前认识我,你并不算真正认识我。你只是认识第一季的我,当时我们的经费严重不足,并且剧本团队还在内讧。所以就把自己的几十年当做一部超长电视剧就好,不要想着尽快完结它,同时你也要相信,它不会很快完结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dmm.com/zcmbzl/142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